10 月 19 日,秋日里的杨浦区新江湾城 SMP 滑板公园赛道热闹非凡,2025 年上海市青少年小轮车锦标赛在阵阵欢呼声中圆满收官。作为上海市青少年小轮车项目年度核心赛事,本次比赛吸引了全市 8 个区的 61 名青少年骑手齐聚一堂,在公园赛与竞速赛两大项目中展开激烈角逐。赛事不仅顺利完成体育后备人才选拔与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的双重任务,更以零安全事故、零争议判罚的亮眼成绩,也为上海青少年极限运动的专业化、体系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公开赛到锦标赛的跨越式发展
本次锦标赛的成功举办,是上海青少年小轮车运动多年积淀的成果展现。回溯2023 年、2024 年,连续两届上海市青少年小轮车公开赛的成功举办,为项目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两届赛事累计吸引超 120 名青少年骑手参与,不仅让赛事组织方积累了 “零失误” 的办赛经验,更精准挖掘出多名极具潜力的后备人才,为小轮车项目在上海的普及推广与标准化发展筑牢了根基。
随着小轮车成为奥运项目后影响力逐步扩大,以及青少年群体参与热情的持续攀升,2025 年赛事正式升级为 “锦标赛”。与以往以 “交流展示” 为核心的公开赛不同,升级后的锦标赛兼具 “竞技选拔 + 等级评定” 的双重职能,标志着上海青少年小轮车运动正式迈入专业化、体系化的发展新阶段。
在裁判团队组建上,特邀国家一级裁判肖伟良担任裁判长,统筹芮戈冽等10 余名专业裁判执裁,同时特意邀请外省市裁判参与评判。首次来沪执裁的肖伟良对赛事规范性给予高度评价:“这次锦标赛的组织工作远超预期,从流程设置到现场执行都十分专业,为青少年赛事树立了优秀标杆。”
全龄覆盖绽放少年风采
本次锦标赛在赛事设计上充分兼顾不同群体需求,打造了多元且具挑战性的竞技平台。在组别设置上,科学划分A 组(2007 年 9 月 1 日 - 2013 年 12 月 31 日出生)和 B 组(2014 年 1 月 1 日 - 2019 年 12 月 31 日出生),每组均设置男子 / 女子公园赛、竞速赛 4 个小项,让不同年龄段的骑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展示舞台,充分释放竞技热情。
赛事创新采用“公园赛 + 竞速赛” 的双赛制,分别聚焦骑手的技巧创意与速度爆发力,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极限运动盛宴。在公园赛中,组委会根据参赛人数灵活设置赛段,骑手们在每轮 45 秒的紧张比拼中,接连展现出空翻、转体等高水平动作,引得现场掌声不断。5 名专业裁判从 11 个维度进行公正评分,确保成绩的客观性与权威性。而竞速赛则启用了精准的电子计时系统,运动员需完成 2 轮冲刺比拼,极致考验着选手的爆发力与冲刺技巧。
经过多轮激烈角逐,各大奖项尘埃落定。来自杨浦区的12 岁少年步晴暄表现尤为亮眼,成功包揽男子 A 组公园赛和竞速赛双冠军,成为赛事焦点。男子 B 组方面,杨浦区的陈睿麒摘得公园赛冠军,徐汇区的周思亦斩获竞速赛冠军;女子 B 组中,徐汇区的陈雅宁、黄浦区的何米瑶分别将公园赛和竞速赛桂冠收入囊中。
步晴暄今年七年级,接触小轮车仅两年时间便脱颖而出,用实力诠释了热爱的力量。两岁时与小轮车的偶然邂逅,在他心中埋下了热爱的种子。在父亲的全力支持下,他从平地技巧入门,辗转多个场地坚持练习,即便经历手指骨折等伤痛也从未放弃。如今,虽然学业繁忙,但因为热爱,他依然每周挤时间往返于长宁区的学校与宝山区的训练场地,国庆假期更投入5 天专项训练备战。“虽然这次夺冠有一定运气成分,但未来我会继续努力提升技术。” 步晴暄的话语中,满是对这项运动的执着和热爱。
展望未来绘就体育新篇
作为拥有近20 年小轮车运动经历的资深从业者,肖伟良说,上海青少年运动员水平不低,只是参与人数仍有提升空间,这一现状与全国多数城市一致。从2003 年 18 岁自学接触小轮车,到如今成为省一级裁判和兼职教练,肖伟良见证了国内小轮车运动的发展变迁:“现在的孩子条件好太多,三四岁就能接受专业训练,而我们当年都是成年后自学。” 他感慨,随着小轮车入奥,国内对这项运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赛事体系的完善让更多青少年有机会追逐极限梦想。
赛后正规杠杆炒股平台,运动员、家长及裁判团队对赛事的好评率达到100%。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上海小轮车目前的注册运动员在不断增加,目前已有200余名青少年,赛事因此也不断“升级”,“从连续两届公开赛到升级后首战圆满落幕,每一步都体现了上海青少年体育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办赛质量,完善赛事体系,让小轮车运动成为更多青少年追逐梦想的舞台。”
衡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